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迎接各国贵宾的文艺晚会《千年之约》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千年之约》是一场担负重大国际交流使命的演出,它代表着当代中国最高的艺术水准,它是国家荣誉感的体现。
从大唐盛世的敦煌飞天,到郑和下西洋的千帆竞发,要将千年的时间与空间在一个舞台上款款铺展,要将东西方的文化精粹在一个剧场中交织融汇。这对于舞台美术家而言,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让我们通过精美的设计图与剧照,一览国家大剧院舞美设计总监高广健的创作理念。
复杂的技术考量
设计者最理想的视觉呈现,可以依靠技术手段插开启无限延展的可能性,亦可能会被想象不到的技术细节击溃。演出之前的案头设计工作完成后,设计者需要考虑大量舞台设备的技术问题:以秒为单位来计算布景迁换时间,大型布景的空间挪移问题、吊杆、布景的承重问题,机械运作的噪音问题等等……艺术设计的才华仅是舞美设计的部分能力,更要具备强大的执行力、协调多方关系的把控能力和克服种种困难的坚韧毅力。
例如在开场歌舞《千年之约》中,配合舞者展现大唐盛世百乐齐鸣的表演,舞美视觉上还原了敦煌千佛洞等精美壁画,并在舞台立面布景的中心位置以全息投影技术呈现出虚拟的飞天舞者。百名舞者配合高科技影像,为观众呈现了一派瑰丽多姿的敦煌盛景。
舞美设计师需要有深层的艺术追求、创新灵感,同时更重要的,是保证现场演出和电视直播过程中的安全可靠,要做到零差错。
承载丰沛内容的视觉节奏
这场演出所承载的内容非常丰富多元。节目时间控制在70分钟之内,视觉内容上却需要展现横跨漫慢千年的经典历史事件、当下中国的和平发展以及展望未来的美好愿景。有浩海有大漠、有虚有实、有满有空、有厚重有轻灵、有戏曲有民乐有芭蕾有交响、有恢宏场面有单独歌舞。
设计者需把握视觉形象与空间布局的节奏感,以最大程度的艺术形式,指挥千军万马协同作战。
内容与形式的多元交融
“一带一路”人文、历史、情感的交流,需要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去表达: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传统与科技的交融,历史与未来的交融,历史与当下的交融。
在有限空间内,汇集了近千人的艺术家和表演文艺团队,需要不同艺术之间碰撞交织,达到艺术上完美的协调与表述。
这次演出有极大的挑战——国家宏观上的要求、具体节目类型的需求、舞台技术的限制、设计师艺术创新的天性,都需要面对与解决。这无疑考验着舞美设计师综合把控能力、应变能力的专业素养。在面对国家政治层面的宏大主题演出项目中,面对政治与艺术的分寸把握,这对舞美设计师的智慧以及背后技术支持的团队而言,是从始至终的考验。